花田话题  >  情感问题  >  正文

读心术·2|我在花田找爱情-用回忆分析进行自我治愈

【楼主】

36岁 广东 广州

2018-04-27 18:16


我在花田找爱情-用回忆分析进行自我治愈

网易·花田·恋爱研究院·出品


关于依恋类型的定义:

安全型;

焦虑型;

回避型;

害怕型;

只有四种类型。心理学家常用类型法来描述依恋差异。

我在做婚恋咨询的时候,首先要测量学员的依恋类型。因为在婚恋咨询中,依恋类型太重要了。依恋类型,作为个人在亲密关系中加工信息的内部工作模式,决定了个人如何认识自己、如何认识伴侣,会不会容易焦虑、发脾气,会不会回避、冷淡等等。


一个案例

前几天,一对夫妻从珠海来找我咨询。双方因为一点点鸡毛蒜皮的事情,总是要争吵。我对这一对夫妻做了依恋类型测量。结果发现两个都是焦虑型依恋,焦虑得分还蛮高的。我让他们分析下自己在亲密关系中是怎么表达情绪的,怎么表达关心的,怎么表达需要被关心的。当自己表达关心的时候,如果对方没有表示满意会怎么样?

结果,他们夫妻俩都表示:总是想给对方关心,希望给对方关心的时候吧,能够让对方也关心自己,付出回报要平衡嘛!可是呢,对方总是不领情。

妻子说:那天啊,天气预告要转冷,早上我让他带一件衣服出去。可是他不仅不要,还怪我多余,我很生气!直到晚上下班回家也不想理他。他还跟我讲道理,还不理解我,说我为什么又生气啊!

丈夫说:我就是不怕冷啊, 我又不是孩子,不用你管那么多的!你自己也不听我的话,让你不要加班那么多,多休息休息,可是你也不听啊!

大家看到了吗?这对夫妻事实上是互相关心对方,深爱着对方的,就是希望能够给与对方更多的爱,结果对方不领情,自己就不高兴了。


心理学家的依恋维度观点

那么依恋类型这样分四个类型,真的好吗?难道全世界几十亿人口,只分为四类吗?

近期心理学家认为,个体并不能被准确地划分为某一类,而是落在不同类型之间, 并且类型法也存在分类不稳定等问题,使用维度法更具优势。

研究者认为目前有两种主流维度法分别是BartholomewHorowitz提出的自我表征效价(积极和消极)他人表征效价(积极和消极)维度以及Brennan, Clark Shaver提出的焦虑和回避维度。我个人倾向采用两种维度的整合。

因此在依恋个体差异与自传回忆的研究中, 研究者也大多使用焦虑和回避两维度对个体依恋特征进行了描述。(粗体字的意思有前后不一致)同时, 焦虑和回避两维度垂直交叉可将有组织的依恋模式分为四类:

低焦虑、低回避的安全型

高焦虑、低回避的焦虑型

低焦虑、高回避的回避型

高焦虑、高回避的害怕型。

如下图:

安全型依恋回忆的特点

上次我们布置了一个作业,邀请大家一起来撰写回忆,通过了解回忆来分析自己的依恋类型。那么,依恋类型和回忆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安全型个体,倾向于按照与安全的依恋模式整理自己的回忆,表现出一种积极偏向,回忆更多的积极回忆。安全型个体对自传回忆提取相对容易,表现为报告事件数目较多,更快能够回忆起过去的事情。无论儿童、青少年还是成人,安全型依恋的人都偏向报告更多积极的回忆。

心理学家找来一些儿童作为研究对象,要求儿童在观看一些积极、消极事件的木偶表演之后,指认和表演相关的图画,考察不同依恋类型儿童对于事件的回忆偏好。结果发现安全型儿童对积极事件的再认准确性明显好于消极事件, 而不安全型儿童则正好相反。

Cunha2013年的时候,找一些青少年做实验,考察青少年对童年时期积极的情绪性事件的回忆。结果显示不同依恋风格者的回忆数量有区别, 安全型依恋的青少年比不安全依恋青少年回忆了更多的温暖事件。Dujardin等人找了一批10多岁的儿童做实验, 让儿童用形容词来评价母亲, 结果发现安全依恋儿童对母亲有更多的积极词汇,有更好的回忆。贾孟华等以中国老年人为研究对象,在北京地区找了599位老人,这些老人平均婚龄41.9年,平均年龄67.5岁。发现安全型依恋的老人比起其他类型的老年人有更多的积极回忆,有更少的消极回忆。

综上所述,心理学研究者得到的结论比较一致,不论是儿童、青少年、老人,各个年龄阶段的人们,安全型依恋的个体对回忆有积极倾向,表现出一种正性的回忆偏好

如果你测得自己积极回忆更多,恭喜你,你很可能是安全依恋类型。


不安全型的特点:负面回忆多

由于不安全型依恋个体具有负性的与他人交往的经历, 所以表现为一种消极偏向的信息加工方式, 在相关回忆研究的结果中通常显示出一种对消极回忆的偏好。

Dykas 等人做了一系列研究, 发现不论回忆内容的对象是爱人、父母还是其他人, 不安全依恋类型的人在回忆中,会记得更多的负性回忆。心理学家解释认为:不安全依恋类型的个体会通过他们的内部工作模型对自己的回忆进行重新编码,让更多负面的回忆被回忆。

不安全依恋之焦虑型

Haggerty等的研究中也发现了焦虑型依恋的人记住了更多的负面回忆。Haggerty邀请一些人来做实验,让他们回忆14 岁前的童年经历, 即使没有要求他们回忆负性事件, 焦虑型、回避型都回忆了更多消极的事件。这表明不安全型依恋更容易表现出一种负性偏向的加工方式。

近年, 王大华在研究依恋风格与老年人自传体回忆之间的关系时, 发现了不安全型依恋对回忆有以下特点:回避型依恋的人在回忆婚姻生活中所发生的事件时, 想起了更多的消极事件,更少的积极事件。

负面情绪体验更强烈

焦虑型个体回忆时伴随的情绪体验更强烈,Mikulincer研究发现焦虑型个体回忆情绪事件时消极情绪体验更强,Pietromonaco通过对人们的日记进行研究,也得到了类似结论,他们发现焦虑型依恋的人在报告和父母互动相关回忆的时候,情绪体验强度高于其他依恋类型的人。Haggerty2010年的研究得到相同的结论,焦虑维度得分越高,人们的情感体验强度越高。Dykas等心理学者在一个研究中发现,让参加实验的人回忆童年时期的情绪性事件,结果呢,在焦虑型依恋的人报告更大的情绪反应。


为什么?

那么为什么焦虑型的总是记住负面的回忆呢?根据 Mikulincer Shaver提出的系统功能模型认为,由于焦虑型依恋的人在亲密关系互动中个人的需要并不总是得到满足,因此形成了过度激活策略,通常表现为夸大刺激的威胁性,对威胁刺激保持高度警惕,故在回忆相关研究中会显示出一种负性的回忆偏好。

不安全依恋之回避型依恋

通常认为回避型个体具有一种防御性的特点,Mikulincer Shaver去激活策略认为, 即回避型个体在威胁情景加工中为了避免痛苦的体验会倾向于抑制依恋系统的激活, 表现为忽视威胁性刺激, 否认、压抑依恋相关的想法。Dykas 等人(2014)以青少年为被试, 也用了一系列研究来考察个体依恋相关回忆偏好, 结果显示回避维度得分越高的人越明显存在回忆提取的困难, 表现出对所回忆事件的抑制。Sutin Gillath发现回避型依恋的人在回忆的内容上缺少连贯性(个体关于事件的回忆是一个合逻辑, 有特定时间和地点等细节的回忆)

为什么自传体回忆重要?

回忆是现象。

自传回忆,具有现象学特征。自传回忆里面的很多事件,保存了个人主观体验的特征。由于这些特征具有鲜明的个体特性,可以让回忆者自己关注生命历程中的现象。这些现象源于自己生命历程中生活的鲜活回忆,并且是对个体有意义的回忆。个人记住了这些回忆,说明这些回忆对自己是非常重要的,有意义的。否则,我们每天都发生很多事情,为什么不记住其他事情,偏偏保存了那些回忆呢?


回忆不一定真实。

回忆并非像储存在硬盘中的文件一样保持不变,虽然其保留了原初经历的许多具体信息,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受到个人信息加工方式的影响,回忆中的许多现象会被重构为一个新的、非真实的回忆。


依恋类型重新组合回忆

尽管自传回忆是在个人心里面发生的, 但个人也并非孤立于其所处的社会文化世界, 个体是在其所处的社会文化情境中建构自传回忆的。 在自传回忆建构过程中,个体自身的依恋特征会影响回忆的建构。

依恋内部工作模式(内部工作模式的解释,请参看《我在花田找爱情-自传体回忆》)不仅是回忆的加工结果,也是回忆的加工过程。

婴儿在与依恋对象互动过程中发展出的关于自我和他人的内部工作模式,不但包括儿童期形成的回忆, 还包括关于自我及重要他人的核心概念性信念。婴儿在不同依恋关系中会形成不同的经验和回忆,若依恋对象在与婴儿互动过程中承认婴儿对安抚和保护的需要,尊重婴儿独立探索的需要,则婴儿倾向于认为父母是慈爱的,自己是有价值和自立的;若依恋对象经常拒绝或嘲讽婴儿对安抚或探索的需要,则婴儿倾向于认为父母是拒绝的,自己是无价值和无能的。

总之,我们可以通过回忆来了解自己的依恋类型。而依恋类型又编辑、重构了我们的回忆。

安全型依恋的人,倾向积极回忆;不安全依恋的人,倾向消极回忆。对回忆的加工和提取,与个人的内部加工模式有关。如果您想由不安全依恋,转为安全依恋,试一试重构自己的回忆,重新回想自己更多的积极回忆,重新建构自我和亲密关系重要他人(父母、爱人)的积极回忆。


最后,衷心希望大家能够成长为安全依恋类型。


【更多读心术文章请关注:网易花田恋爱研究院】

相信爱情的人会在这里相遇。

【重磅推荐心理测试】

测一测,你会是哪种依恋类型?

《恋爱关系(依恋类型)互动模式量表》

分享到:

花田方可参与。没有帐号?立即开通>>

最新参与

18条)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