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田话题  >  情感问题  >  正文

爱的逻辑分析

【楼主】

49岁 北京 顺义区

2019-05-20 19:37

题记:逻辑上来说,爱是付出而不求回报。


文 | 红旗

一、“给予”和“交易”分析:

给予和索取是两个不同的甚至是相反的词,其含义和其现实现象,也是完全相反的。一件事情,如果是a给予b,就绝不是b给予a。也就是这两者的内在含义决定了a给予b某物的时候,绝对不能从逻辑上推导出b也给予a某物。比如a给予b3个苹果,绝对无法说此时b也给予a3个苹果。但如果真的a给予b3个苹果的时候,b也同时给予a3个苹果(我们当然假设苹果都是一样的),则这件事我们认为是没有实际意义的,或者也可以说等于没有发生的。所以,还是要明确一下一个确切的逻辑:a给予b某物,绝不可能推导并描述为b给予a某物。实际情况通常是这样的:a给予b某物,b也给予a另一物。比如a给予b3个苹果,同时b给予a4个桃子,或b给予a5元钱,或b给予a一次“理发服务”,等等。我们知道,这叫交易。交易是普遍存在的。交易的基本特征和原则是:双方都认可对方给予自己的东西或服务或其他一切事物。交易绝不可能发生这样的情况:a给予b3个苹果,同时b也给予a3个苹果。或a给予b3个苹果,同时b给予a2个苹果。


二、爱是付出而不索求回报:

现实中也常常发生这样的事情:a(自愿)给予b3个苹果,b并不给a什么,a也不因此对b做其他要求。这叫做爱——父母对子女大致都这样。有时候可能也会有些要求,但通常也都是为了对方好,而不是为了自己好——即此时并不是因为自己给予了因此就要求对方也要给予自己其他事物(如交易行为那样)。即使常常有的父母因为自身的知识、能力或其他条件,无法给予子女更多或更好的“事物”(物质或教育),甚至还经常对子女造成“伤害”,但这些都可以说是不恰当的给予。况且,有关知识的问题,自然谁也不能说是绝对正确的。通常,这种情况的发生,基本都是在子女尚未成年时,父母在“绝对给予”的情况下,发生的“给予得不够多”或“给予得不够好”而已。但并不能因此否认是一种单向给予行为,也就是爱的行为。单向给予行为还有一种情况也比较常见(虽然不能说普遍),那就是慈善捐助行为。a无偿给予陌生人b一些财物,并不由此索要回报,决不可能说成或推导出b也同时给予了a“施善的机会”,或“内心的安宁”。实际上,这种行为,广义上来说还是爱的行为,那就是对人类之爱,对他人之爱。总之,给予他人并不因此索要回报,就可以称之为爱。而给予他人并因此要求一定的回报,那叫做交易。


三、爱的特性:单向性:

爱有个特点,那就是单向意愿:为了b“更好”,a愿意给予b,除此之外,就没有别的了。而对于b,可以有3种选择:不接受,接受不回报,接受并回报。这里的关键点是:a愿意给予,而b可以“随意”。虽然人类的爱的绝大部分行为模式是“接受并回报”,但因为爱的特点是单向给予意愿,因此另一方的回报就是一个弹性极大的事件。这就是为什么人类扶养孩子从来都是尽其所能,而孩子回报父母却有从天上到地下的各种层级的差别,因为这是爱的单向性所决定的。


四、交易的特性:双方自愿性:

交易行为也有个特点,那就是:双方自愿给予对方并接受对方给予自己的“好处”。如果一方不愿意,另一方也就进行不下去。现实中的各种明显的交易行为,比如购物,饭店吃饭,打车,公司商业往来,金融借贷,风险投资等等,都是明显的双方自愿的基础上的各取所需。——而爱是单向意愿,即使对方不付出,给予方也可以进行下去。当然,作为爱的给予,不能在给予的时候给对方造成困扰或不便甚至伤害,否则那根本称不上给予,更称不上爱。比如一个男人不能天天拿一块糖然后去敲一个不愿相见的姑娘的门说“我给你一块糖,我是爱你的,我就是愿意给你,不求回报……”。也就是说,爱还应该包括在对方要求下给予对方“清净”(不打扰)。否则就谈不上爱。


五、爱可以脱离物质吗?

首先,要理清“物质”的范围。显而易见的,财产肯定是物质。另外,一个人的身体也是物质,其所有者就是每个人自己。还有,时间,也可以认为是物质的——是跟身体无法分割的一部分,因为时间是无法停止的,则为谁花时间(即使不损耗明确的物质财产),也是在“损耗”自己的身体。然后,从这个逻辑推理,则任何一个人,说爱另一个人,一定是表现在其付出一定的“物质”。给所爱的人明确的物质资产,自然是毫无疑问的需要耗费自己的物质。为另一个人花时间(陪伴或其他活动),自然也算是物质的付出。没有一个人,不付出任何东西,就可以声称为爱另一个人的。因此,人们,特别是女人,很多时候都希望确认对方是爱自己的,其实背后一定是希望对方给予自己某种形式的物质,那种声称“我不要求你其他,只要你爱我”的话,其实从逻辑上是站不住脚的。女人们常常要他的男人说出“我爱你”,其实绝不是只是说说,而是背后有这这样一个“爱的逻辑”在里头:那就是,你既然说爱我,那你看看你能付出什么吧。常规的房子,钱物,自然是不在话下了,是显而易见的物质。即使要求对方陪着散步,看电影,其实都是在爱的名义下的“付出”。


六、那通常人们挂在嘴上的爱,和现今深入人心的“婚姻”关系,是爱吗?

嗯,这个,我不能一概而论,也无法一概而论,因为,涉及到数量很大的人群的时候,总是无法下一个普适性的结论的,而这其中,因为涉及到个体的人的选择和行为,就更无法使用推理方式来做结论了。


七、总结:

父母对孩子的付出通常都是单向型的,不求回报的。即使要求回报也是期望型的,而不是索要型的。付出的目的是为了对方好,而不是为了自己好。即使为了自己好,也是在为了对方好的前提下的附加价值。这是爱。

男女之间的付出通常都是双向型的,往往是试图要求回报的。即使暂时没要求回报,在关键时刻就会提出并作为要挟条件,否则就很可能“关系终止”(不再付出)。付出的目的是为了自己好,顺带为了对方好。极少为了对方好而不求回报的——而这才是爱。

分享到:

花田方可参与。没有帐号?立即开通>>

最新参与

1条)

【上一话题】

嘻嘻

【下一话题】

我多想一不小心与你白头偕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