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男,88年,内向,单纯,初恋,找纯洁的感情
理想中的她(感觉其它类型的女孩子也不会欣赏我这样的人):
authentic,true to herself. 单纯,值得信赖。主要内驱力是对情感的渴望,那种除了爱,对其它需求不多的最好,有时候感觉很卑微,很多会决定自己命运的事情是自己无法施加影响力甚至无权置喙的(比如国际关系、国内的社会问题、环境危机、冰川融化、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好像有点胡说八道),所以(?这个应该可能解释中的一种,其实我自己也不是特别了解我自己,我有时候也觉得不能太相信自己的想法)希望在个人情感上有更多的安全感。
性格偏内敛、情感经历比较简单的会跟我比较搭。
我觉得在亲密关系中,敏锐的观察能力、注重自省比书本知识更重要。
---
其实我对婚姻没有很多想法,毕竟都从来没谈过恋爱。也不是如何渴望恋爱,天性比较内向,从来都不热衷于社交,对“脱单”更没什么兴趣。只是渴望与一个人建立牢固 connection,希望能够真心去爱一个人,也能够被人用真心去爱,能够有一个人让我变得内心柔软有力量。
而且个性喜静,不太喜欢心跳加速的感觉,并不怎么信赖和期待爱情,不指望被人爱慕,只是想要被接纳、理解、尊重、陪伴和珍惜,静水流深。
一个人的内驱力是其最内核的部分,也是我选择朋友时最看重的部分。相比思想观念,一个人的选择更能反映真实的自己。
---
个人简介:
88年生,相貌一般,学历大专,身高170,做IT技术工作(非程序员)的。虽然不是这个社会最底层的,但没什么资源,农村背景,以前比较青涩的时候会希望能够按照这个社会的期望提供良好的经济条件,虽然肯定是期望遇到那种不在意自己穷的女孩,但这个社会对男孩子的暗示会让自己觉得不够资格,被这种想法耽误了好几年。然而直到现在,也没有达到这个社会对男孩子的期望。
看到别人对身高、学历、房子等等要求,虽然理性上并不认同,潜意识里面大概还是会觉得自己一无所有,不值得被爱吧。
性情内倾,思想开明,作风保守。比较低欲望。人品还可以,通常意义上的老实人,但是也因为这个在职业上遇到很多坎坷(不会包装和推销自己),加上缺乏长期规划能力,对成功的欲望不是很强,所以在同年龄的同行当中,混得算比较差的,只能说托IT的福,也不算太差,但希望别人对我经济上期望低一些,我还是希望有比较纯洁的感情的,而且男女平等,我对女孩子的期望只不过是对方能够养活自己罢了。那种认为结婚是资源重组的人就不用理我了。
因为成长背景和性格的原因,对Connection的渴望大概是我最重要的内驱力了(在其它方面其实是比较低欲望的),从小对伦理、亲密关系之类的问题也是比较敏感和感兴趣的,在这方面洞察力也还可以。内向的人,好像相对不容易觉得孤单(虽然深层次肯定是孤单的),对人际关系需求是少而精,所以不怎么爱跟人打交道,人际关系比较少。感觉不太会跟别人打交道,对人情世故很不习惯,对浅的交流缺少耐心(这个在我不喜欢在线聊天这一点上体现得十分明显)。
不能很深很深地去爱一个人,实在是很可惜的一件事情。若不能成为在一起的人的挚爱,也是件很委屈的事情。感觉自己若是真心喜欢,聋哑人也能接受,至少比单身或者跟自己不喜欢的人在一起强,我不知道什么是真心喜欢(没真正体验过),但是我知道什么不是真心喜欢。
以前比较喜欢西方哲学,最喜欢斯宾诺莎(最近觉得需要重新读他的《伦理学》,据说跟佛法有很多相通之处),在理论上倾向于非道德主义,希望避免道德上的评价,只追求科学家式的理解,我觉得如果真正清楚地了解一个人和一件事,大概是不会有任何怨恨吧,人是没有本质的,只是各种因缘所造就。
我好像有点不接地气的理想主义,但我总觉得是人们把人生弄得太复杂了。
很多年来的一个信念是:
Seek ye first the good things of the mind, and the rest will either be supplied or its loss will not be felt
喜欢济慈的
for to bear all naked truths, And to envisage circumstance, all calm, That is the top of sovereignty.
现在最喜欢的是 Kierkegaard 的
purity of heart is to will one thing
我信佛法,虽然对佛教好感并不是太多,佛陀的佛法跟众生的佛教是两个相关但是不相同的东西,我不敢说我理解的佛法就是佛陀的佛法。佛法传到西方,有些人接受了其核心理念,热衷于禅修,但是没有接受轮回、业力之类的与现代科学相悖的概念,反而是东方的佛教徒大多并不禅修,汉传佛教连出家人都很少有禅修的。我自己对佛法的态度比较接近西方的佛教徒,可以作为信仰,却不应该被当作一种宗教,当作一种科学或许会更好一些。
以前喜欢西方哲学,觉得它能够提供一个比较清晰的坐标,能够自己的思想能够更和谐一致,很有用。但仍然免不了感觉懂得很多道理,仍然过不好这一生(其实还是读书少,懂得少),接触到佛法之后,觉得佛家的通过止观的修行实现的 see yourself, 比西方哲学的通过理性层面的反思 know thyself,更为直接、更根本。哲学知识可以很有用,但是没有敏锐的洞察力,也不知道该在何时使用使用。
我喜欢克里希那穆提
> Truth is a pathless land. Man cannot come to it through any organization, through any creed, through any dogma, priest or ritual, not through any philosophical knowledge or psychological technique. He has to find it through the mirror of relationship, through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tents of his own mind, through observation and not through intellectual analysis or introspective dissection.
> 真理是无路之国”。人不能通过任何组织、信仰、教条、神父或仪式来到达真理,也不可能通过任何哲学知识或心理技巧来到达它。人只能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镜子,通过对自己头脑中发生的一切的理解,通过观察,来找到它,而不是通过理智分析或自我反省。
所以也不要太相信我说的话,靠内省来了解自己是不靠谱的,需要他人的帮助。
> Man has built in himself images as a fence of security-religious, political, personal. These manifest as symbols, ideas, beliefs. The burden of these images dominates man's thinking, his relationships and his daily life. These images are the causes of our problems for they divide man from man. His perception of life is shaped by the concepts already established in his mind.
> 人类在自己的头脑中建造了各种各样的意象(images)来获取安全感,这些意象可能是宗教上的,政治上的或仅仅是个人的。它们表现为符号、观念和信仰。这些意象(images)的重负,主导了人的思想,人与人的关系,以及每日的生活。这些意象(images)是我们所有问题的根源,是它们将人与人分开。人对生活的感知完全受制于他头脑中已经形成的那些概念。
> Freedom is not a reaction; freedom is not a choice. It is man's pretence that because he has choice he is free. Freedom is pure observation without direction, without fear of punishment and reward. Freedom is without motive; freedom is not at the end of the evolution of man but lies in the first step of his existence. In observation one begins to discover the lack of freedom. Freedom is found in the choiceless awareness of our daily existence and activity.
> 自由不是体现在人能做出的反应或选择上。以为人能做选择,因此人是自由的,这是人的自我欺骗。自由是纯粹的观察,这种观察没有特定的方向,没有对惩罚的恐惧或对奖赏的渴望。自由是没有动机的;自由不是人进化的终点,而是他存在的起点。在观察中,人开始发现他没有自由。自由存在于无选择地觉知我们每日的存在和行动。
(克氏对自由的看法跟斯宾诺莎的“自由并不在于不被决定,而在于清晰的认识”的看法倒是很相似)
生命只是一个容器,里面装的东西才是重要的,装的东西虽然多,如果不好,也是失败的。
我英文其实不好,只是因为一些因缘接触英文互联网比较多,很多概念也是从英文语境下学会的,而且中文的语言环境很差,动辄要审核,所以现在习惯行文夹杂一些英文单词或者用英文表达,并不是有意卖弄,不过如果你英文比较好的话彼此分享文章视频会比较方便,觉得接触英文互联网多的人思想相对来是会比较接近。不过不好也并不要紧。
最新参与
(0条)